從老學生變菜老師

Chee-Hann Wu
4 min readJan 18, 2019

覺得人生的歷程滿奇怪的,每到一個不同的學校,雖然年齡不斷增長,但持續經歷著生生不息(?)從菜鳥變老鳥的過程。像是高一的時候菜到不行,學姊像神一般,到高三成為邋遢到不行別人口中的學姊,然後到了大一又搖身一變成為了小新生,大四變成校園內年紀稍長經驗略多的一群人,到了職場卻直接變回又嫩又菜什麼都不會的社會叢林小白兔,這是什麼奇怪的循環(頭都暈了)。

進到博班的第一年也是這樣,雖然同學社會經驗都很豐富,讀的書更是不用說多到無從比較,但是這個有趣的新生舊生dynamics依舊存在著。

還記得在面試時,老師就有提過所有的學生在第二年時都要教一門40 series。礙於太想來了,加上所謂「第二年」對於當初連門口都還沒看到的人來說遙不可及,因此連問都沒問就直接說好、太好了、我願意!

是說,40 series到底是什麼術語啊(其實不是),為什麼當初都沒人解釋一下,覺得大家都知道只有我被排擠(角落畫圈)。

結果就這樣進來了,在第一年的第二學期時,突然收到「學長」的信,說他下週要去conference,問我可否代課。這就是我和40的第一次接觸(?)

原來40是課號,簡單來說就是劇場發展史。

媽啊,小的不是劇場本科出身,研究主題和喜好都是19世紀以後的當代展演,劇場的歷史到底是什麼,我最受不了希臘悲劇和莎士比亞了(身為一個前外文人,希望沒有任何老師看到這個)

第一次閱讀希臘悲劇是大一的時候,根本搞不懂這在幹麻,只覺得人物一直aiyeeee很奇怪(有一陣子似乎還成為當時同學間的流行語)

總而言之,我就去代課了,兩手空空,只有學長整理好可以討論的問題。

啊對了,那堂課講的是Everyman這個劇本,是個關於基督教思想的宗教倫理劇(翻桌,玩盪了)

結果其實還好,同學們都是善良又開朗的戲劇系小朋友,一進教室當下大家在唱音樂劇的歌,還合音。

或許是跟這些大學生比起來我真的老了吧,或者是說學習的經驗多了。帶討論的當下發現,不管怎樣,我其實都懂得比他們多。這個意思不是說我的知識比他們豐富或是知道的答案更多,而是就學習和閱讀的經驗上來看,比較知道「可以如何去解讀」、容易抓到「哪裡值得討論」。換一個方向來說,就是知道如何去扮演老師、引導者這樣的角色,很會裝,就算是不會的問題也不疾不徐跟他們說,「啊,這我也不確定,可以麻煩這位同學幫大家google一下嗎」。

好吧,然後就順利代完這堂課了,雖然走出教室當下覺得腿超軟,但也算是個開始(吧。

之後的一個學期內也去旁聽了幾個同學的班,大家的教學方式課堂氛圍都不太一樣。這個40課程總共由4–5老師(博班學生)教授,每個班15–20人,學生主要是大二或大三。40 series是一年的課程分成A、B、C三個學期,A從古希臘羅馬到莎士比亞、B從17世紀到20世紀初,C則是廣義的當代戲劇。每個老師都可以根據各自的喜好、興趣、專長挑選要在課堂裡教哪些劇本,然後自行設計課程內容、功課、評分標準。

Everyman這個劇本讓我心理陰影面積加重,因為在帶討論時有人質疑裡面的宗教意涵和現代的基督教思想,當下內心想說,完蛋了,身為一個民間信仰的支持者,這些都太高深了我母雞抖啊。

沒隔幾個月,就收到通知要開始準備下學期自己要用的syllabus,這才是悲劇的開始(哭)。

--

--